桃園的多元族群與在地社會發展:國際航空城相關計畫對族群社會的影響與因應

本研究結合桃園地區以多元族群文化為研究專長的大專學術機構,探討國際航空城相關計畫推動之後,對於桃園的多元族群結構與在地社會之可能影響為何?應如何針對其可能衝擊提出具啟發性的調適策略?桃園過去曾有「閩客輪流執政」的政治傳統,「南客北閩」的聚落現實使得閩客族群邊界明顯;然而,桃園族群社會變遷的分水嶺為國際航空城相關計畫,桃園會不會因為航空城相關計畫的推動,包括航空城各專業區、集體遷村、機場捷運或其他相關的推動,造成族群聚落板塊的移動?多元族群關係是否會因而改變?族群福祉與族群資本結構、族群認同與族群邊界或族群的日常實作是否會受到影響?是否可能逐漸打破「南客北閩」的族群邊界而逐漸走向族際互動密切的模糊邊界?

國際航空城計畫土地徵收範圍橫跨桃園縣大園鄉及蘆竹市,計20村,所牽涉的人口約0.72萬戶、2.2萬人,其中青壯年人口約16,200人(74%),幼年人口約3,900人(18%),老年人口約1,900人(8%);該計畫範圍內之弱勢族群約750人。本研究從下列幾個子計畫切入--族群社會福祉、族群社會資本、族群社會與文化、族群認同與社會網絡、多元文化與族群肯認、族群意識與族群邊界、族群意象等,研究對象包括:福佬、客家、外省與新移民。最終本研究企盼能夠整體性地了解國際航空城相關計畫對於桃園多元族群結構與地方社會的關係,並對其所產生的可能影響提出族群融合政策,使族群融合成為桃園經濟發展的社會與文化資本基礎。

活動報導

更多...